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引发我校干部师生的广泛共鸣和热烈反响,掀起学习讨论热潮。
强基学院 副院长 王媛
2025年7月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就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作为强基学院副院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对如何发挥基础课程优势服务专业,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高校肩负培养民族复兴大任和时代新人的重任,基础课程是人才培养根基,对能源类院校学生而言,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人文素养是学习专业知识、开展科技创新的前提。学院应结合总书记提出的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等要求优化改革基础课程,比如在数学、物理教学中融入能源领域案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建立跨学科教学团队,推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组织学生参与能源项目实践,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基础课教师深入能源企业、科研机构调研,增强教学针对性。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学校发展指明方向,我们将以实际行动主动发挥基础课程优势,培养更多适应能源转型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和能源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强基学院 教师 杨亚梅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关于推动能源革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能源类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强基学院办公室教师,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办公室作为教学保障的重要枢纽,必须弘扬务实作风,切实服务师生需求。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久久为功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搭建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的常态化交流平台,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和学科交叉融合;二是完善精细化服务机制,为教师教学科研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推动将能源安全、绿色低碳等国家战略需求融入基础课程建设。
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平凡岗位上践行“能源报国”的使命担当,为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能源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基学院 组织员 王磊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百团大战纪念馆考察时强调讲好抗战故事、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指明方向。作为高校专职组织员,需思考如何将抗战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转化为青年学子的前行动力。伟大抗战精神是十四年抗战熔铸的精神丰碑,蕴含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在高校传承能抵御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具象化教育实践让青年内化为“强国有我”的行动自觉。将其融入育人需构建“三维立体”教育体系:课程建设上打破思政课局限,推动“课程思政”融合,使抗战精神渗透知识传授;实践育人方面设计“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学生主动传播精神;组织生活中将抗战精神理解度纳入党员发展考察,创新主题活动促进代际传递。抗战精神是激励民族前进的火炬,高校组织员要当好“摆渡人”,引导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让抗战精神在青春接力中绽放光芒。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教师 刘书葵
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团大战纪念馆考察时指出,百团大战的胜利彰显了人民战争伟力和民族英雄气概。站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坐标上重读这段历史、体悟讲话精神,我深刻认识到:百团大战中蕴含的“信仰之力”“人民之力”“斗争之力”,正是我们讲好思政课最鲜活的教材、最深厚的底气。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以此为指引,在课堂上激活历史的温度、传递精神的力量,让百年党史中的红色基因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思政课的本质是铸魂育人。今天的青年成长于和平年代,对“信仰”的理解可能更多停留在概念层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不能止步于讲历史事件,更要挖掘背后的精神密码——要通过百团大战中战士们“为了什么而战”的追问,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青年的信仰是什么”;通过对比革命年代“砍头不要紧”的决绝与当下“躺平”“摆烂”的消极心态,帮助学生厘清“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教师 崔光磊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大规模进攻与反“扫荡”战役,因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成为相持阶段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主要任务为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其深入抗日根据地的据点及反击报复性“扫荡”。这场战役凝聚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战士们在装备落后、补给匮乏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夺取战略主动权,无数先烈的牺牲换来了今日和平。八路军将士展现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等精神至今仍具感召力,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的事迹启示我们,面对困难唯有团结拼搏才能胜利。
作为新时代思政教师,要向学生讲述这些故事,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指示精神融入思政课,让青年知晓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百团大战还启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应将先烈精神化为奋斗动力,在大学校园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贡献力量。此次热议不仅是历史知识学习,更是精神洗礼,铭记历史是为了坚定信念、勇毅前行,而非延续仇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教师 邹海燕
2025年7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阳泉考察,在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敬献花篮并参观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事迹,重温党领导抗日军民御侮的光辉历史,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以爱国情怀等熔铸的伟大抗战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有深远意义:可激励民族复兴,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力量;铸就民族脊梁,成为抵御风险的精神标识;促进国际担当,助力我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阐释和弘扬这一精神是思政课程的重要任务,大学思政课教师要教育学生铭记历史、学习精神、理解先辈牺牲的意义,引导其将爱国情感转化为行动,如融入日常生活、推动创新发展、持续奋发图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阐释和主题教育,让人民牢记抗战历史与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相关文件也为思政课指明方向。伟大抗战精神是民族集体记忆和精神瑰宝,其核心价值需传承发扬,是民族复兴的不竭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教师 韦婷婷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先烈,重温抗战历史,强调百团大战展现了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要求讲好抗战故事、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为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教育指明方向。伟大抗战精神是珍贵的精神财富,能激励人民奋斗,在学校教育中传承此精神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义重大。
学校可通过挖掘百团大战等抗战史实与英雄事迹,融入多学科教学;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场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主题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更加深刻地体会抗战精神;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他们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生动地将抗战精神传递给学生;将其融入校园文化,营造红色氛围等方式落实。在学校教育中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志向,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为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