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山西能源学院思政部与晋商博物院、烽火抗战博物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约及揭牌仪式在晋商博物院举行,标志着我校思政实践育人体系迈出关键一步。

此次合作是思政部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思政部以“行走的思政课”为抓手,通过清明祭英烈、红色场馆研学、非遗文化调研等实践活动,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向“社会”延伸。“晋商博物院的晋商精神、烽火抗战博物馆的红色记忆,都是鲜活的思政教材。”思政部副主任马晓亮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将打通‘理论+实践’育人链路,让学生在触摸历史、感知文化中厚植家国情怀。”

签约仪式后,双方团队围绕“如何将文物资源转化为教学案例”展开交流。晋商博物院副院长唐泽华表示,“博物馆是历史的‘活字典’,我们将开放馆藏资源,为师生提供沉浸式学习场景。”
经过深入沟通协商,未来双方将围绕以下工作展开合作。一是课程共建。联合开发“晋商精神与新时代奋斗”“抗战记忆中的家国情怀”等专题思政课,融入课堂教学。二是实践赋能。组织学生参与文物故事讲解、红色故事采编、文创设计等活动,提升实践能力。三是资源共享。共建“晋商文化”“抗战史料”数字资源库,为教学、研究提供支撑。
此次校馆合作,为我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注入新动能,思政部将积极组织师生走进博物馆“第二课堂”,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上好“行走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