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灵石县“三下乡” 实践活动的精彩历程,实践队队员们继续以脚步为笔、以实践为墨,在这片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土地上,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浪潮中,“三下乡” 活动作为青年学子践行使命的重要载体,让同学们得以深入灵石县,围绕文化传承、产业升级、民生服务与文旅创新,探寻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义工服务暖民生直播非遗焕文旅
“幸福小院”
第四天上午,同学们在“幸福小院” 担任义工,为独居老人打餐、陪伴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给予老人们生活上的帮助,更耐心倾听他们过往的人生故事与内心的情感需求,深刻体会到陪伴的温度远比物质帮助更能慰藉人心,也明白了老龄化社会中情感关怀的重要性。




石膏山景区
下午,同学们在石膏山景区开展直播卖票实践。镜头前,同学们热情讲解景区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积极推广“非遗+文旅+直播”的创新模式。这场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真实场景中提升了新媒体运营等专业技能,更让青春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出绚丽光彩。

崖柏绝壁彰韧性古刹梵音融山水
同学们走进了石膏山天竺景区,开启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探索之旅。同学们深入石膏山天竺景区,近距离仔细观察崖柏,其枝干扭曲遒劲,形态独特,鳞片状树皮纹理也极具辨识度。随后,同学们漫步古刹石阶,观瞻唐代铁佛与佛教造像,切实感受到佛教文化与自然山水的深度交融。此次石膏山天竺景区之行,以独特的人文哲思为本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实践总结
五天实践之旅,“灵石绿能转型”实践队队员们踏遍灵石山水,触摸多元文化肌理。从与政府、景区共探文旅融合,到亲手体验拓印、艾灸、葫芦烙画等非遗技艺;从缅怀先烈追溯红色记忆,到科考地质地貌、解码晋商建筑美学与能源转型路径;从幸福小院的暖心义工服务,到石膏山直播卖票的创新尝试,再到最后在天竺景区感悟崖柏坚韧与佛韵禅意。一路研学,一路成长,队员们在实践中读懂灵石的生态之美、文化之厚与民生之暖。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2025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