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二)
【发布时间:2025-07-06 18:40:41 】 【来源: 】 【阅读次数:

七月的灵石,骄阳似火却挡不住实践队员们的热情。在“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第二天,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同学们继续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对自然的好奇和对非遗的热爱,踏上了一场融合红色记忆、自然探索与文化传承的旅程,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心灵感悟真谛。

缅怀先烈

7月5日上午,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步入金旺烈士陵园。园内松柏肃立,庄严肃穆的氛围瞬间涤荡心灵。队员们整齐列队,静默聆听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先烈们英勇无畏的身影仿佛穿越时空,清晰浮现于眼前,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此情此景,让所有人肃然起敬,默然站立。

离开金旺烈士林园,实践队转场至石膏山红色教育基地。在这里,队员们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资料以及讲解员生动的讲解,追溯晋中抗战时期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深入了解了革命先辈们为民族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深切感悟到革命胜利的基石是由无数先辈的牺牲与信念铸就。

艺承匠心

午后,队员们迎来了一场非遗文化体验—— 葫芦烙画。老师细致地介绍了这门技艺的历史文化,并亲自示范操作技巧。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队员们亲手拿起烙笔,纷纷开始在葫芦上精心创作。在烫痕与纹样逐渐成型的过程中,大家深切感悟到民间艺术所蕴含的独特匠心和深厚文化内涵。

走进自然

结束了非遗文化之旅,队员们又踏入龙吟谷,凝神观察各类植物蓬勃生长之态。随后,他们来到地质长廊,探寻喀斯特地貌的奥秘,详细记录岩层肌理与水文走向。在那里,队员们轻轻触摸古老的岩层,仔细记录其独特肌理,密切关注着水文的走向。

一天的行程充实而难忘,从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到石膏山的红色印记,从葫芦烙画的指尖匠心到龙吟谷的草木葱茏,再到地质长廊的岩层奥秘,每一段经历都在队员们心中种下了不一样的种子。这些种子里,有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有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更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心。接下来的实践日子里,相信队员们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收获更多成长与感悟。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2025年7月6日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