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生工作部主办、机电工程系承办的“非遗润心,手作传情”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于2025年5月6日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旨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和心理韧性,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
本次活动特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剪纸传承人王银凤老师现场指导。这场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完美融合的活动,让同学们在剪刀与剪纸的碰撞中,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心灵治愈。
活动开始,机电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张盼盼老师为本次活动致辞,他希望大家可以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好好感受剪纸的魅力,要将剪纸这种细心、坚持、持之以恒的精神带到我们以后的人生路上!
Part1.国家非遗太原剪纸文化创新发展进大讲堂

活动围绕亲手触摸传统工艺的温度,打造独一无二的作品,现场气氛热烈而浓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剪纸传承人王银凤老师以剪纸艺术作为载体,融入红色元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非遗文化的精髓。同时为我们介绍了诸多与剪纸相关的技术作品和创新传承的内容,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更深刻体会到匠人精神的坚守与传承,这堂非遗文化艺术大课在学生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Part2.“一剪一纸”中的红色基因与心灵疗愈
亲手剪纸体验环节直接将活动推入高潮。王银凤老师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为参与者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剪纸艺术盛宴。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也拿起剪刀和红纸,小心翼翼地裁剪、折叠。尽管手法略显生疏,但每一个人都全神贯注,力求将自己的创意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在大家的努力与王老师的细心指点下,各自的作品初见端倪,就这样,一面面鲜红的党旗红船跳跃在我们的视野中!大家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一位参与者兴奋地表示:“以前和家人一起剪过,勾起了浓浓的回忆。”这种手作过程不仅是对技艺的学习,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本次活动以非遗为桥梁,将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结合,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释放压力的途径,也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与心理韧性。这种“双手劳作+文化浸润”的双向疗愈模式,让同学们在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也收获心灵的成长。
